地址:海口市大同路华发大厦A1708室
电话:0898-66712806 18907571662

    “宁可死扛,也不麻烦别人”的人,都在想什么?


    01


    李是一名单身贵族,最近觉得身心俱疲,到了年底工作又忙,天天失眠。


    “您知道么?有一次我刚下飞机,肚子疼得差点晕过去,就打车到医院看医生,后来动了阑尾炎手术,我自己签的字。


    “您一个人去的么?”


    “是啊,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个人,出院了朋友才知道,都埋怨我为什么不叫她们”


    末了,他又补充道:“我这人最怕麻烦别人了”。


    “哦”。

    我其实很愿意帮助别人,但是就是遇到事情不好意思向别人求助,生怕给朋友甚至是家人添麻烦了。


    可是有时候又特别羡慕那些能跟周边人打成一片的人,而我,没多少人找我帮忙,感觉大家都离我有距离。”

    生活中这种表达经常会听到,“我最怕麻烦别人了”,说这话的人往往有几分得意,可是又透着难以言说的无奈。




    02

    为什么我们这么怕麻烦他人?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来实现的年代,大部分自己能顺利处理的事情,我们鼓励自行处理,不依赖他人,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


    人人自己负责,有效地节约了他人的时间成本。


    当然,我们这里探讨的也不包括那些需要满足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凡事沉醉于自己大小事情都能搞定的情况。


    这种人不仅喜欢独立做事情,而且做得开心和享受,无可厚非,只要他自身感觉舒服惬意就好。


    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


    自己处理有点困难,别人能介入会顺畅很多。


    明明在内心深处希望别人帮忙,开口就可能会得到帮助的时候我们却主动选择不开口。


    事后又感觉孤立无援,想改变这种状态又很无力。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人呢?


    到底是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求助我们都开不了口呢?


    在与李的进一步沟通中,他说,“我虽然朋友并不少,但是我真的很害怕他们说上班来不了医院陪我,索性就不开口了”。


    他的这种担忧在于以下几点:




    03

    害怕被人拒绝


    尽管在你的心目中他们是你的朋友,但是你对这段关系并不自信。


    你害怕听到拒绝,与其让对方的拒绝来伤害你,不如选择不求助。


    这种担忧,在金钱方面尤为突出。


    有不少人,需要金钱的时候,不找特别亲近的朋友,反而是找一些不是特别亲近的朋友借钱。


    你的内在担忧你们的友谊经不起考验,而被关系稍微疏远一点的朋友拒绝,你没有那么难受。



    04

    害怕以脆弱的一面示人


    在交谈中,李回想起自己一次被公司外派的经历,外国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勤奋,踏实,但是居然一个问题都没有问过”。


    实际上人生地不熟的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很多困惑的地方,但他就是开不了口问同事。


    在他内在的意识当中,“向人求助”意味着自己的无能,在向外说“我搞不定这件事情”,这让他感觉很失败。


    而这种隐忧,在一些自尊水平较低的人中尤为突出。


    一个有较好的自尊感的人,敢于表达自我的需要,即使在被人拒绝的时候,整个自尊感也不至于奔溃、产生无法接受的羞愧感。


    这样的人也不会为了迎合别人,扭曲自己的真实需求,贬低自我价值。


    而自尊水平较低的人,他们通常宁愿自己花几个钟头去寻求一件事情的答案,而不向身边人求教。


    因为他认为,提问会让人感到尴尬,同时又害怕可能受到嘲笑,于是选择默默自己找答案。


    从某个方面来说,也许有利于掌握更多的信息和技能,但人毕竟不是全能的。


    你选择了不向外发出“我需要你”的信号,其结果很可能就是选择了孤独和不合群(当然,心甘情愿如此的不在此列)



    05

    逃避必要的表达和交往需求


    在幼时的生活经验中,我们尝试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


    父母如果愿意倾听,并且对于合理的部分予以尊重,那么孩子容易感到自身是被尊重而且被爱着的。


    他就会在与父母的关系中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长大之后,也能坦然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给其他人。


    相反,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合理需求一再打压和忽视,久而久之,孩子会不敢提出任何需求,面对自己渴望的玩具,都不敢表达。


    也许他会顺着父母的意愿去当一个好学生、好员工,但长期偏离自身意愿的结果就是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在工作中,需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会在潜意识中唤起幼时这种经历的羞愧感,自然也就不敢去表达了。


    为了回避恐惧感,他会选择把自己囚禁在自己的世界,回避掉必要的交往,宁愿孤独地处理。




    06

    有一种深深的

    “低价值感”和“匮乏感”


    谈到这个层面的时候,李突然想起,自己很小的时候其实是一个非常善于表达自己需求的人。


    虽然家境不错,可是他兄弟姐妹较多,他既不是明星样的老大也不是父母疼爱的老幺,自己的很多意见都被父母忽视。


    一直感觉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没有价值的。“我不配拥有,我也没有必要去表达,即便表达了也不会有结果。


    久而久之,他有时候会在各种场合里选择遁形,甚至有时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自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掉。


    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间给外界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孤独、不合群、缺乏明显特征。


    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深刻的匮乏感:从来不敢去问别人要什么,也觉得自己不能为别人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就陷入了不与别人来往,不欠别人的行为模式。


    实际上在他的内心深处,非常渴望与人亲近,渴望爱与被爱。


    像李这种性格的人,在外人面前十分随和,甚至是好好先生,因为他几乎从来不表达自己的需求。


    但实际上,就像李所说,在他内心深处,他期望别人能够主动地关心他,迎合他的需求,充分地关注关爱他。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他就会失望,甚至远离亲密的人。这种性格的人,往往在亲密关系课题上的任务很重。


    站在你的角度,也许你觉得你在麻烦别人。其实如果你适当麻烦别人,对方也有“被需要”的价值感。


    人们就是在这种相互“麻烦”中,变得更加亲密。



    正如《蜗居》里面的宋思明说过这样一句话


    “关系这个东西啊,你就得常动。越动呢就越牵扯不清,越牵扯不清你就烂在锅里。


    要总是能分得清你我他,生分了”。


    有时候最动情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需要你”。


    所以,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扛不动的时候,大声喊吧:“我需要你!”



    关于作者:茗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一个脑洞大开、对生命热爱和好奇的存在。我唯一的使命是让你记起你有多完美。微信公众号:茗荷心理在线(ID:mingheonline)。新书《我是爱你的,也是自由的》正在当当网热卖。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友情链接: 戒毒方法

    海口明心心理咨询 琼ICP备16001789号-1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