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海口市大同路华发大厦A1708室
电话:0898-66712806 18907571662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这个词以前是一个专业用语,现在已经使用的非常普遍了,所以专业的味道也就淡了很多。我今天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还是尽量地要往专业的方向靠一靠,尽量地回归“安全感”这个词最初的本意。

    01


    按照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成年人的人格是个人在生命不成熟的时期与关键人物的互动产生的结果。一个人有幸成长在平常的好家庭,拥有平常的、有爱心的父母,那他就总是能知道,我可以从什么人那里寻求帮助,寻求舒适和寻求保护,并且知道可以在哪里找到他的期望。他的期望如此深植于童年时期良好的依赖关系,这些期待又如此反复的被验证,这可以让个体确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他处于困难之中,身边都会有可信赖的人给予他帮助,因此这个个体他会满怀信心地接近这个世界,在面对有潜在危险的状况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处理问题或寻求帮助。


    这是鲍尔比的依恋理论里面很长的一段话,这其实就是安全感的定义。安全感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它的重要程度超过了一个人的出身、学历、财富、地位,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活着的质量。


    前几天我在准备这个课的时候,偶然想起来一个资料,我就检索了一下。


    差不多刚好是相同的时间,就是大概在十年前欧洲的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一位德国的亿万富翁,名叫阿道夫.默克勒(Adolf Merckle),曾经名列福布斯杂志2008年全球富豪榜第94名,是一个非常有钱的亿万富翁。


    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经商,一直都很成功,可是就在2008年底的那一次金融风暴中他失误了,这时候他觉得所有的人都不帮他。于是他就在2009年1月5号的晚上撞火车自杀了。他自杀的时候是74岁,差不多刚好是十年前的事情。


    当时可能普通人都不能理解,你生意失败了,那也不是世界末日啊?!我们中国有句老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是个亿万富翁,再怎么失败,你的生活也比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要好的多。


    可是这个亿万富翁他不是这么想,对他来说生意的失败就意味着他这个人不行了,其实他就是丧失了安全感。


    02

    我们用前面说的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来串一条线,看一看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时间。

    安全感来自于生命不成熟的时期,也就是我们说的婴幼儿时期。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话口口相传,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我们都认为这句话是说,一个孩子小的时候要有礼貌,懂规矩,要听话,要乖,这样长大了就有出息。


    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我们的老祖宗非常有智慧,他们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观察到了很多的科学规律,然后又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惜有时太概括了,太精炼了,所以就经常被后代的科学知识不够的人所误读。


    其实“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最核心的精髓说的是:一个孩子的人格水平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这个人格水平中,安全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我们再强调一下,安全感就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

    我们之前讲人格的时候,我自己简单地提炼出来一句话:人格就是一个人遇到事儿、遇到人的时候的第一反应。这跟安全感其实说的是同一个概念。


    我们当父母的一定要了解这个规律,要知道孩子的婴幼儿时期有多重要。我最近在讲课和做咨询的时候一直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个事情。我们都知道,盖房子、修路都要用到混凝土,就是用干水泥、水、沙子、还有石子,把它们搅拌混合在一起,作为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我们称为混凝土。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就像这个混凝土,刚刚搅拌好的时候你想把它搞成什么形状都可以,方的、圆的、长的、扁的都可以。这个时候如果没搞好你可以立刻扒掉重来,因为它还没有成型。但是你把它固定好形状以后,等待一段时间,一旦这些混凝土凝固成型了,再想改动它的形状就非常困难,因为它非常坚硬,非常结实。你只有用强大的外力去把它打碎才行,但是你打碎的这些碎块,已经是不可能重新回收再用了,你必须重新去找新的混凝土来制作你想要的那个东西。


    所以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我们就要抢时间,争分夺秒。在孩子这个时候,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分钟都很重要,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是要分秒必争的,我们可以用一句老话来说,叫“一寸光阴一寸金”。


    有的朋友可能觉得我有点夸张,我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01

    有一份资料说一对双胞胎,他们的成长环境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长大一点以后,这个老大没事儿总是不断地要找妈妈,妈妈离开一两分钟都不行。老二就很淡定,可以愉快地接受和妈妈的分离。两个孩子的安全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一问原因,是因为在出生的时候,老大因为新生儿窒息在保温箱里面呆了大概一周左右才回到妈妈的身边,而老二一直在妈妈身边。


    所以大家看到这一周的差距可能就会伴随老大的一生。每个家庭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但是做父母的要了解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全部用在孩子身上。


    我这里说的有限资源,包括金钱和物质,但只有金钱和物质是远远不够的。比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是时间和精力,特别强调一下,是父母的时间和精力。你既然选择了当父母,就要进入角色,就要全心全意的去演好这个角色。这个时候为人父母的,你用了心,尽了力,你的孩子就会越大越省心。如果你这个时候没有用心、用力,或者没有足够地用心用力,等你的孩子大了以后,比如说孩子上学以后,你再好好地抓他的学习,再好好地训练他、培养他,那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很吃力、很费劲,甚至效果会特别的糟糕。这就像那个水泥,它已经凝固了,已经结成块儿了,你再去修整它,非常困难。


    形成安全感的第二个要素是人物。


    最前面那段理论里面也说了,安全感是与关键人物有直接关系,这个关键人物就是孩子的依恋对象。从自然的规律上来讲,这个依恋对象最早就是母亲。因为孩子是在母亲的身体里孕育的,出生以后要依靠母亲的乳汁来存活,要在母亲的保护和照顾下一天天的长大。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孩子才会把母亲的替代者当成依恋对象,比如说祖父母、保姆、亲属、收养家庭的父母、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等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个依恋对象会逐渐从母亲扩展的父亲,然后才是其他人。



    因为这个原因我们首先就要明确母亲在抚育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这个位置是天赋神授的,其他人就不要去跟母亲争这个位置。


    有的老人看到年轻人生了孩子,就说:“我反正闲着,我也比你会带孩子。来来来,你快去休息,你快去工作,这个孩子就交给我了。”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长大了以后遇到的问题会比较多。哪怕你再会带孩子,你都不要去跟母亲抢这个位置。做母亲的也不要谦让:“你喜欢带孩子,那你就去带吧,我就不带了。”这个千万不能谦让,更不要偷懒:“哎呀,反正我挺累的,你要带我乐得省心。”这个也不行。因为抚养孩子就是你的活儿,谁都替代不了。替代了以后,孩子长大以后他的安全感就差,他的整个人格就弱。当然除了极特殊的情况,比如说母亲身体有病或者母亲精神不正常等等,这个我们这里不考虑在内。


    只明确母亲的位置还不够,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还要全力帮助母亲做好这个工作,帮助母亲发挥这个位置的功能。


    有很多的干扰因素对母亲的功能都是有影响的,比如说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在过去的年代,是重男轻女的文化,很多女孩子在早年作为一个婴幼儿的时候,在被抚养的过程中是一个被忽略和伤害的对象,甚至在关键的时候会被牺牲掉。


    比如一个家里生了很多女孩儿,一出生就会把她送给别人抚养;比如还在生病的时候,如果她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差,或者说当时的医疗条件比较差的时候,就会把这个孩子丢弃掉,不再去治疗和抢救。


    02

    我听说过一个真实的事情。有一个老人,她小的时候一生下来就病得很重,家里人一看没办法,这孩子留不住了,就把她稍微包一包,放在院子大门的后面,等她自己慢慢断气,再把她丢弃出去。也是孩子命大,哭得很厉害,有一位成年人就起了恻隐之心,说这孩子挺可怜的,把她弄回来再试试看能不能养活。所以又把她从门后头捡回来,后来就养活了。


    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成长经历的人,等她长大以后,她在妈妈这个位置发挥这个功能是很困难的。因为一个从小没好好当过孩子的女性,她长大了以后很难好好地当一个妈妈,因为她没有这部分最原始的、最初的记忆。我们说的这个记忆不是停留在意识层面的大脑皮层的记忆,而是储存在她身体里的记忆。只有她自己当了妈妈的时候,那部分记忆才会出来。她自己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有那份记忆,但是它是存在身体里,在遇到类似的刺激的时候,它就会出来。


    所以为什么很多女性当了妈妈以后,会觉得对这个孩子爱不起来,启动不了情感,这跟她小的时候没有好好当过孩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我们的独生子女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这个观点。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父母的情感都投注在他/她身上,对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别会比原来小了很多。但是因为孩子少了,父母对孩子又全部的大包大揽,什么事都帮孩子做,不让孩子自己去搞,这又阻碍了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很多女性在第一次当妈妈的时候,非常害怕承担这个责任,就是“我搞不了,我平常在家里被子都不叠,碗都不洗,怎么现在突然弄一个孩子给我,我完全搞不了,又哭又闹又要喂奶,又要这样,又要那样——”。所以她很害怕,觉得很困难,她就拱手把这个任务转交给其他人,可能转交的对象包括老人、月嫂、保姆等。


    现在为什么月嫂特别地紧俏,工资非常高,就是因为很多女性第一次当妈妈的时候,害怕承担这个责任,不习惯,或者没有能力去独立抚养一个孩子,需要月嫂的帮忙。帮忙是没有问题,但有人就直接全部甩给月嫂:“你去搞吧,反正我搞不了”,这个是不合适的。


    还有一种观念认为,相对于事业的成功,一个女性把精力和时间投注在孩子身上是低价值的,甚至是没有价值的。这个观念也让很多女性选择了尽快把母亲的责任移交给其他人,自己回到职场,以免丧失了自己原来的价值,就是“我的孩子断奶了,赶快把孩子交给其他人来抚养,我要回去上班,不然的话我那个位置就被别人顶了,不然的话我就没有价值了”。这种情况我们也遇到过很多。


    虽然现在的产假已经延长到了差不多六个月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还不够。因为按照科学的规律,产假应该有一年,最好是两年,对孩子成长才是最有利的。因为只有妈妈有充足时间,才能够更好的照顾孩子,孩子不光是家庭的,也是国家和民族的。这个我们讲了很多次,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一直在努力地改善。我们希望产假长一点,希望这一天早一点到来,这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和发达的标志之一。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的原因,在家庭中女性能不能得到好的保护和照顾,也会影响到她们承担母亲责任的能力。如果结婚是女性进入男方的家庭,那么男性需要适应的东西不多,环境变化也不太大,因为他就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但是女性要适应的东西很多,这个适应的过程如果不顺利,女性的负面情绪很大可能会投向那个刚出生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最安全的。所以一个女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照顾,那么倒霉的除了这个女性,还有孩子。


    我们在咨询中遇到大量的案例,在我们的专业资料、专业书籍、专业培训里也有大量的案例,都证明了一个安全感不够的母亲,更容易养育出安全感不够的孩子。所以我们说第二个因素是人物,关键人物,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母亲,母亲的作用不可替代,母亲的角色不可替代,母亲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安全感的质量。我们经常会建议,女性在决定当一个母亲之前,除了评估身体条件,更重要的是要评估一下自己的心理状况。如果自己有很多安全感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完全的处理好,或者没有到一个相对好的水平,那在考虑生孩子的时候要慎重,要综合地考虑一下。不是说身体上能生孩子就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有的时候心理比身体更重要。




    友情链接: 戒毒方法

    海口明心心理咨询 琼ICP备16001789号-1 技术支持:海南布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