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带孩子去做危险的事
前几天,几个油腻中年聚在一起,聊到小时候整天「野」在外面干的那些「好事」:
掏鸟窝,捅马蜂窝,站在房顶上偷邻居家的桑葚⋯⋯
孩子们听得出神,就问:你们小时候怎么那么有意思?这些我们都没玩过。
几个大人面面相觑:可不,现在树都不让爬了,啥啥都不让干了,活蹦乱跳的孩子被当成植物养⋯⋯
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让孩子做 50 件危险的事儿》。书中说,过度养育和严苛的安全标准,在保护孩子的同时,
也切断了他们探索周遭世界的机会,使得很多孩子成了「易碎品」。
没错,孩子都没见识过什么是危险,如何防范危险?
尽管我们的意图是好的,但是孩子终究要独自去面对各种危险。那些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小冒险,还是应该让他们亲自去体验。
在玩耍中冒险,是孩子的本能
我们眼中的危险(danger),在孩子那里,其实只是冒险(risk)。
比如,溜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掌握了特定的技能,就可以尝试。
进化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孩子一出生,就具备了在玩耍中冒险的本能。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想早期的人类,他们一出生,周围就危机四伏。他们不仅要迅速察觉、识别危险,还要能正确地应对危险———
不管是自我保护,寻求别人的帮助,还是逃跑避险。
所以,冒险,这项关乎存活的本能,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之中。
早期教育专家 Ellen Sandseter 也认为,孩子天然需要尝试危险和刺激。
面对非常规的冒险刺激,孩子们一开始会恐惧,
但随后他们就能长出克服恐惧的新本领(Ellen Sandseter, 2011)
。
美国权威杂志《大西洋月刊》发表过一篇文章,《被过度保护的孩子》,文中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意外是随机的,无处不在的,我们以安全之名过度保护孩子,等于变相地剥夺孩子的独立、冒险和探索精神。
吊诡的是,我们的孩子实际上并未因此变得更安全,因为他们连基本的安全意识都丧失了。
保证孩子安全的方式,不是给他提供多么周到的保护措施,而是教他学会如何判断危险。
允许孩子去冒险探索,让孩子不断试错,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直觉,让他们学会辨别什么是危险,哪些需要谨慎应对。
原创:那小石
海口明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海口大同路华发大厦A1708室
电话:66712806 18907571662
咨询范围:学生心理 婚恋情感咨询 家庭治疗 焦虑抑郁强迫等神经症心理咨询
人际动力性心理成长小组 父母支持性团体 心理成长互助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