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挫折教育”毁起孩子来到底有多可怕?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里,一个女孩因为母亲几句指责喝了半瓶百草枯。
而就在不久前,江苏一女高中生因受不了被同学歧视,自杀身亡……
现实中因为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人际中受了委屈,内心无法承受,以极端方式结束年轻生命的事例不在少数。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全球每年至少10万青少年自杀,15岁至19岁年龄段人群中,自杀成为排名第二死因。
有人说中国父母太溺爱孩子了,要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孩子抗挫力。
今天我们从心理学视角来解读一下挫折。
1.
挫折的定义
心理学对挫折的定义是一种负性情绪体验,在人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发生。
简单说,是前进过程中遇到失败、不顺时引发的感觉。
考试不如意,遭到批评和嘲笑,和同学闹矛盾,不小心丢了东西等等都是孩子现实生活中几乎每天上演的,
可见现实生活中从不缺挫折。
而当人为刻意、特别是经由父母制造,不仅不会使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强,反而可能连极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
有个来访者,小时妈妈外出,将他独自反锁在家,当他感到害怕而呼唤妈妈时,妈妈已经走远了。
多年来,妈妈远去的背影,嘶心哭喊无人回应的恐惧,拼命挣扎想要逃离密闭空间的努力与绝望,
深深影响着他日后的生活与亲密关系。
这一分别,说法很多,假设妈妈在孩子恐惧初起,还没绝望时回来了,这不会形成创伤。那到底怎样才会促成创伤?
温尼科特认为,新生儿要由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帮他形成无所不能的全能感,并通过恰到好处的挫折将其打破,
以创造性地认识外部世界。恰到好处的挫折,假设用时长来界定。
如果孩子能承受挫折的时长是X ,在X内就是恰到好处的挫折,超过X就会形成创伤。
被成人单独留下的孩童,因远超其能独自承受分离的时长,在经历恐惧、呐喊、挣扎、绝望形成创伤。
成长需要恰到好处的挫折,还需要抱持的环境。
抱持的环境指在儿童的自体满足中给予认可,同时在婴儿经历挫折时给予保护。
动画片狮子王,辛巴的爸爸对它说,你是森林之王。如果辛巴认同了爸爸所说,告诉全世界自己是森林之王,
刚说完就被旁边突然起飞飞机的轰鸣声吓得厉害,抱持性的环境里,爸爸会说,“别怕,有爸爸在”;
非抱持环境是,爸爸用瞧不起的态度说,刚刚还说自己是森林之王,
飞机起飞就被吓得屁滚尿流,再也别说自己是森林之王了。
只有挫折,就像只有寒冷,难以维系度过严寒的能量,也难以在严寒中保有对温暖的希望;
只有抱持,没有恰到好处的挫折,无法令孩子走向外部世界。
2.
儿童天生有应对内在挫折的模式
婴幼儿因等不及冲奶、换尿布会哭闹,这是其本能的反应;因积木没有搭成自己想象的样子,
或者好不容易垒高的积木倒塌了也会哭闹,
这会令他挫败并滋生愤怒;因自己想要的东西得不到而哭闹,这是他在传递沮丧、失望。
哭闹是儿童还不能够承受等待、不能容忍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能够接受需求不被满足的恰当反应,是天然应对挫折的模式。
遭遇挫折时一般要经历:情绪初起、哭闹开始、家长陪伴、理解后持续哭泣,最终喜剧收场。
持续时间长则一小时,短则几分钟,孩子会在生命的头六年反复出现。
他会在整个过程中透过成人共情的陪伴,不断增加内在对受挫感的耐受度和对自己情感和行为的接纳。
令儿童受挫的原因很多,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具备将受挫的感受转化为语言的能力,其表现行为却极易被成人误解。
当成人以指责、抱怨对待身处受挫的儿童,可能会阻滞儿童内心成长,
让儿童接收到我不够好、不够可爱、不值得别人爱的信号。
在一次研讨会的准备中,工作室的小助们几天没有睡整宿觉了,看着他们已显疲惫却仍然忙碌的身影,
同学们说起他们的敬业,小助说:“在曾老师面前,你从来不会觉得自己不好。”
这让我想到一句流行的话:我爱你,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因为我爱在你面前我的样子,所以我爱你。
因为只有爱能激发爱。当儿童时时从成人那里接收到爱与尊重,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
然后他们会爱你、爱自己、接纳自己。当遭遇挫折时,
他的爱之杯里有你来蓄满的爱,会给他强大的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3.
耐受不了的挫折和满溢的容器
一位爸爸向我描述了他9岁儿子的优秀和怕输,意思是怕输影响了孩子的优秀。求解。
当我问他怕哭吗?他奇怪地问男孩怎么能随便哭?
一句话道出了我们的文化、爸爸做孩子情感容器的无力感。当儿子遇“输”,想要通过情绪流动把内在无法耐受的部分倒出,
他无法共情孩子、紧捂自己的容器口“有什么可哭的”……
也许他的内在还停留在孩童、无人能涵容他的阶段,而且他的容器已经满了。当背着满载的容器长大,成为别人的父亲。
当没有意识、尚未思考如何将满溢的情绪倒掉、扩充容器规模,终无法做承载他人情绪的容器。
儿童有两个容器,一个是爱之杯,需要成人蓄杯; 一个是承载不了的部分,需要成人帮忙卸载和涵容。
无论哪个杯子出了问题,他们可能都会用情绪来表达。
当在幼儿园和家长分离了一天、当在学校和小朋友发生了争执、当没有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
这些都会激发他内在的挫折感。
当儿童还没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当没有安全的情境释放、或压抑了很久的情绪终于找到机会了,
他们都需要大哭一场,在成人的爱、理解、接纳中,完成负性情绪卸载、蓄满爱之杯。
遗憾的是,成人不知道儿童有这样两个杯子,极易在儿童情绪反应时采取不帮忙+指责,向儿童情绪共生,
那一刻,丧失了成人立场成为孩童,出自本能,
成人也许会将自己的容器口打开倒向正在敞开求助孩子的容器,不自觉中将儿童的容器撑破。
遭遇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被共情、理解并蓄满爱之杯。
当逐渐长大儿童会将这份感觉固化下来,做自己的容器,自己安慰自己。
4.
挫折教育是个传家宝,我挫折故我在
我有一个来访者是家里老小,父母一向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她说只要一过节,家就不宁,她特别怕过节。
成家后她小心翼翼地生活,生怕那份不宁出现在自己的家庭中。
在一次全家外出准备中,儿子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我们要出门了,开开心心的好不好?”她被深深震撼。
她说那份深入骨髓的“挫折”意想不到的拐了个弯呈现在全家一起外出的准备中。
我有一个朋友和我讲述已为人母的她始终无法过太平日子,只要生活一顺,她就要搞事;
只要日子舒心,她就想方设法挑事端。
她说快乐和安逸让她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好像她只配在挫折里活着,美满幸福对她更像是随时被引爆的炸弹。
她的父亲是军人,奉行“挫折”教育。长大后,内心深处始终装着无处释放、压抑的恨意和不被接纳的自己。
她的确实现了父亲期望的成功,遗憾的是她也内化了父亲对她的方式,当没人给她挫折,她就人为制造麻烦,
让自己在挫折中一次次体会童年时的自己。
当挫折教育内化于心,早晚会外化于形。也就是当恰到好处的挫折被突破,挫折引发“施虐”。
即便早已远离曾经施展“挫折”教育的人,自己也会鬼使神差地成为施虐自己、摧毁生活的人。
施虐仿佛挫折的接力棒,让人滞留在曾经的小女孩小男孩的位置上。我挫折故我在。
曾老师有一篇文章《唯有温暖御风寒》可点击,讲的是哈尔滨非常寒冷,当地人居住得却很惬意,不是因为他们耐寒,
而是因为冬天有暖气助他们度过寒冷,且看每年寒冬时节迎来的各路游客。
驻足停歇的房间里那份温暖增强了大家对寒冬的抵御。
暖,是冷的缓冲和服务区。
也许在你内心深处就有一处冰冷的小屋,住着一个孤独的你,他等了你很多年,等着被你看到他并为他蓄满爱之杯。
作者:么利华
海口明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海口大同路华发大厦A1708室
电话:66712806 18907571662
咨询范围:学生心理 婚恋情感咨询 家庭治疗 焦虑抑郁强迫等神经症心理咨询
人际动力性心理成长小组 父母支持性团体 心理成长互助读书会